基金定投非常适合有远期财务规划的人,例如购房、子女教育、养老等。基金定投是一种长期投资方式,起初可能离最终目标较远,但日积月累,收益仍相当可观。最重要的是,通过基金定投,能合理规划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的财务生活,养成科学可行的理财观。
巴菲特说,理财并不需要很高的智商、高明的见解或是内线消息。理财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健的方法、坚定的意志、不让情绪轻易的改变这个方法。基金定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基金“定期定额”分期买入的灵活方式,毋需选时,免除一次选择、长期承担的心理压力。价格高时,买进的基金单位数较少;而在价格走低时,买进的基金单位数较多。自动形成了逢高减筹、逢低加码的投资方式。长期累积下来,成本及风险自然会摊低,让投资者轻松面对市场波动。
由于基金定投本身可以较好地回避投资选时的问题,所以投资者如果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认为经济处在一个上升期,对市场保持长期信心,那么任何时候都能开始定投。
基金定投是一种有纪律的投资方式,投资人每月定期定额投资开放式基金,有计划的投资,积少成多。“开源节流”是实现财务自由的重要方法,“节流”人人可以做到,每个月节省几百元,并非难事,日积月累,聚沙成塔,能够有效积累财富。
基金定投属于小额投资,每月投资金额低,经济负担小;而且可以随时解约,无罚则。投资人可视自身的状况,在未来收入增加时,随之增加定期定额的投资金额,非常适合上班族或每月有固定收入者。
为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较之一次性投资,基金定投一般可享受费率优惠,节约投资成本。
实现同样的理财目标,如果定投早一步,每月可以少支出多少钱呢?假设60岁退休时需要储备100万元的养老金,以1978-2007年期间定投美国标普500指数过去实际收益率计算(期间经历过几次牛熊市)。
投资期间愈长(或愈早开始投资),在不同的期望报酬率下所获得的资产总额差距将愈大。只要所投资的基金能带来稳定的正回报,投资者愈早加入基金定投的行列,投资的复利因素能提供投资者更高的收益水平。
表1:定投美国标普500指数的收益率
开始定投年龄 | 定投时间 | 每月需投资金额 | 期间定投回报率 | 共投入金额 |
---|---|---|---|---|
30岁 | 1978.1-2007.12 | 550元 | 405.20% | 198000元 |
40岁 | 1988.1-2007.12 | 1750元 | 137.59% | 420000元 |
50岁 | 1998.1-2007.12 | 6720元 | 24.03% | 806400元 |
注:
当市场出现暂时下跌时,基金净值往往也会暂时缩水,许多投资者因恐惧在下跌时停止了定投(甚至赎回基金)。其实,当市场处于下跌期时,投资者才能一次买到更多的基金份额,一旦市场反弹,长期累积的单位数就可以一次性获利,如果就此办理停扣,就会错失逢低摊低投资成本的机会;投资者只要坚持基金定投,就有机会在低位买到更多基金份额,长期坚持,平均成本自然降低,从而无惧市场涨跌,最终获得不错的收益。
基金定投采用平均成本的概念降低风险,但相应的也需要长期投资才能克服市场波动的风险。一般而言,股市的景气周期约3-5年,因此基金定投通常需要3-5年才能看出成效。投资时间越长,效果更明显。
以定投美国标普指数为例,若自1998年1月1日始定投10年,则期间的定投回报率为24.03%;若自1988年1月1日始定投20年,则期间的定投回报率为137.59%;若自1978年1月1日始定投30年,则期间的定投回报率达到405.2%。
假如某个投资者从工作第一年22岁开始,每月节约200元用于投资,如果以美国标准普尔500价格指数过去39年的实际收益率计算,坚持到60岁,这笔钱将会达到相当的规模。(见表2、表3的示例)
表2:定投收益测算表
年龄 | 累计支付金额(元) | 年末余额(元) |
---|---|---|
22 | 2,400 | 2,552.71 |
23 | 4,800 | 4,508.29 |
…… | … | … |
30 | 21,600 | 24,513.65 |
40 | 45,600 | 100,299.95 |
50 | 69,600 | 353,597.75 |
60 | 93,600 | 707,565.95 |
注:
表3:标准普尔500价格指数1967年-2006年期间表现
标准普尔500价格指数 | 模拟基金份额净值(元) | 期间收益率 | 复合年均收益率 | |
---|---|---|---|---|
1967年12月 | 96.47 | 1.00 | 1370.20% | 8.36% |
2006年12月 | 1418.30 | 14.702 |
注:
在人的一生中,需要3份基金定投来实现人生各阶段的理财目标:
具体做法是每月把薪金中的一部分定期申购成长性好的股票型基金。经过约5-10年左右的时间,经过本金积累和复利收益(选择红利再投资),将能够实现支付首套住房首期的目标,为组建幸福美满小康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0-45岁,结婚生子、养育子女,为儿女储备一笔不小的教育资金将是未来十几年的主要任务。
具体做法是夫妻双方在孩子出生后,每个月用一定金额定期申购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经过本金积累和复利收益(选择红利再投资),在子女年满18岁时,可以为子女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深造(或留学国外)提供资金保障,满足为子女提供最好高等教育条件的心愿。
46-55岁,事业有成,子女渐大或成年自立,逐渐考虑退休后的健康养老问题。
具体做法是每个月用固定金额定期申购风险较小的混合型或债券型基金,可以储备一笔丰厚的养老金,完成年轻时的梦想,健康、游玩两不误,加上过去积累的强制性养老保险,足够一对退休夫妇过上富足体面的晚年生活。